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指南 >

19.8万元追回!买国库券、基金、证券可退培训费的诈骗手段不可信!

2024-01-22    zxq    产品可靠性报告

  ​去年以来,有不法分子打着有关部门和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旗号,冒充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利用消费者着急退钱的心理,以退还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费为由,以购买“国库券”“基金”“证券”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转账,进行诈骗。

  案例回顾:

  “我被骗了”!

  去年4月,邱女士急急忙忙赶到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钢城分局)红卫路街派出所报警称遭遇了诈骗。

  据邱女士陈述,她在家休息时收到一条短信称可以退还网课费用1.8万余元,邱女士按照短信提示联系上了一名客服后被拉到了一个名叫“学费清”的群中。

  客服表示,邱女士按照要求购买国库券即可马上退还费用,此时群里也不断地有人发学费退还成功的截图。邱女士信以为真,根据客服指引在手机上下载了关于购买“国库券”的APP,先后向客服提供的银行卡转账6次购买国库券花费26万余元。可客服却以操作错误为名要求邱女士继续转账。

  邱女士发现被骗赶到红卫路街派出所报警,接警后民警第一时间帮邱女士冻结了银行卡并展开调查后来,青山警方辗转河南等地成功抓获涉案嫌疑人唐某。

  经审讯唐某如实交代了帮助诈骗分子将邱女士的19.8万元钱款转移到指定银行账户的犯罪事实,目前唐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近日,邱女士才终于收到被骗的19.8万元。

  邱女士的事件争相被媒体报道,以提醒广大消费者切勿上当!

  但事实上,仍有不少消费者反映被骗,在网上留言寻求帮助。

  例如,一位名叫“沉静”的网友表示,因买国库券退费被骗36万元;另一位叫“人间清醒本醒”的网友也留言表示,正在被骗,不知怎么追回。还有被骗的网友透露,一般这种群里都有几百人,大家聊的热火朝天,应该都是一些“托”在操作。

  据悉,针对此类事件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23年1月18日、6月7日、7月27日发布公开声明,提醒消费者防止受骗,并将有关情况通报了有关部门。近日,针对有关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又郑重发布消费警示:

  凡是退款前要求先支付费用的,都是诈骗!消费者一定要捂紧自己的“钱袋子”,警惕任何以退费为由要求再次付费购买相关产品的诈骗行为。

  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看,不法分子通常假冒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与消费者建立联系,诱导消费者加入相关教育培训机构退款QQ群,并下载其指定的涉嫌非法APP。

  这类APP往往内设群聊功能,消费者进入群聊后,不法分子要求消费者购买国库券才能退费,还有不法分子伪装成“退费用户”发布退费成功的信息。一旦消费者受骗购买国库券完成转账,不法分子便以“操作失误”为由,冻结消费者APP账户,要求消费者再次进行大额转账,购买更多“国库券”用以解封账号。

  若消费者对上述环节产生怀疑,不法分子还会向消费者提供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官网上公开的投诉咨询电话及地址,甚至误导让消费者到中国消费者协会领取退款。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强烈谴责此类卑劣行径,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同时,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消费者的诉求,严厉查处此类诈骗案件,形成有效震慑。

  温馨提示:

  下面这3种诈骗手法多发迷惑性强、很容易上当受骗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虚假征信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银行、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蚂蚁金服、360 借条、 京东金融等)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的信用支付工具有不良记录,如不消除就会影响个人征信;或者称受害人之前有网贷、分期记录,会对个人征信产生不良影响,骗子以可以帮助注销账号、消除分期记录等为话术,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接到此类工作人员的电话,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对方提供的任何网址和说辞,如有疑问,可以登录官方平台或官方客服咨询。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等一些投资理财信息,并且以有内幕消息、掌握漏洞、回报丰厚等话术,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投资理财网站和APP上投资,刚开始受害人小额投资试水,的确可以获得返利。但当受害人加大投入资金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全部亏损或APP无法打开。

  大家牢记,那些网上声称掌握各种“投资技巧”“内幕消息”“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的都是诈骗话术!一定不要轻信。

  冒充客服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电商物流平台客服,谎称受害人购买的物品或物流出现问题,以可给受害人退款、理赔、退税等为由,诱导受害人泄露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或是谎称操作失误将受害人升级为会员、授权为代理、给受害人办理了商品分期业务,以不取消上述业务将扣费为由,诱导受害人转款。

  退款、退货通常由买家发起申请,陌生来电主动提出退款、退货,往往都是骗子的陷阱。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时,第一时间找官方平台进行核实。一旦遇到“加QQ或微信”“实名验证”“发送验证码”“共享屏幕”等关键字时,请立即停止联系。

  一旦遭遇诈骗请立即报警!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