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品质中国 >

跑赢自己:中国重汽这四年

2022-09-14    lr    产品可靠性报告

  如何在短短四年将一个徘徊不前、日渐丧失优势的重卡巨头蜕变为行业排名第一的佼佼者,并在残酷的市场开辟出自己的战场?讲述中国重汽逆势崛起的秘密。

  2022年前七个月,中国重汽成功问鼎国内重卡企业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双第一”,为了这一称号,作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摇篮、经历过多次跌宕起伏的它,已经等了四年。

  

图片

 

  四年前,在经历了2017年高增长阶段,中国重卡市场风光不再,随着超标整治的阶段性完成,宏观经济与投资增速放缓,重卡增购需求疲软。高基数下,掩盖不住的是整个重卡行业前景暗淡。然而,对于中国重汽来说,相比行业增速大概率放缓,其暴露出的后继增长乏力等问题,更为其在未来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多年徘徊在行业第三的战绩与其“中国最大重型卡车制造商”的豪门背景并不相称。事实上,中国重汽发展瓶颈难以突破的原因亦十分简单,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强动力,谭旭光决心改变这一切。

  

图片

 

  2008年9月1日,谭旭光这位新任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公开定下了“用3年到5年时间,将中国重汽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的雄心壮志,如今,当年看似疯狂的目标已经胜券在握。

  

图片

 

  重组后的2019-2021三个完整年度,中国重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562亿元,较之前的三年同比增长56%;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9亿元,较之前的三年同比增长110%;累计销售整车116万辆,较之前的三年同比增长59%。其中,重卡市场占有率从重组前的16.5%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3.3%,从国内行业排名第三位跃居到第一位;柴油轻卡市场占有率从重组前的12.5%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5%,从国内行业排名第四位跃居到第二位。重卡出口占我国行业出口总量的50%,今年1-7月份达到了创历史新高的4.83万辆,同比增长46%。中国重汽成为我国重卡行业销量最高、增速最快、效益最好的企业。

  变革力

  谭旭光的成功之处在于准确地找到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19年1月24日,职代会通过了《中国重汽集团深化改革十条意见》,开启了“海陆空”全方位同步改革,推动中国重汽机制市场化、业务核心化、管理精益化,为高质量发展铺平了道路。

  谭旭光将此总结为三点。

  

图片

 

  一是“三能”机制改革让重汽“活”起来。迅速导入“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市场化“三能”机制。全员“卧倒”再“起立”,全员素质再体检,全员价值再评估,通过公开透明竞聘等方式,实现领导干部数量降幅27%,平均年龄下降5.04岁,80后干部占比从27%提升到68%。高质量招才引智中高端人才6800多人,其中博士从2018年的9人增长到现在的136人。全面推进高目标、高竞争、高激励的市场化考核,彻底打破了“大锅饭”,以业绩论英雄,真正拉开收入差距,同岗位业务人员月收入差距最多超过30倍。

  

图片

 

  二是主辅分离改革让重汽“专”起来。心无旁骛攻主业,房地产、医院、幼儿园、低端零部件、非主业参股企业一个不留,累计退出企业89家,非主业资产变现90亿元现金流,集团资产负债率从70.3%降到60.2%。

  

图片

 

  三是降本增效改革让重汽“好”起来。所有费用实行归口管理,坚决斩断利益链,实行公开透明招标。累计采购降本贡献251亿元;办公费从2018年的7518万元下降到2021年的3800万元,降幅49.5%,累计降本3718万元;接待费从2018年的7059万元下降到2021年的1503万元,降幅78.7%,累计降本5556万元。

  创新力

  位于济南莱芜区的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有着最先进的智能制造生产线、最先进的重卡产品,也有着最为深厚的历史传承。这就如同,“黄河”是中国重汽梦想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重汽的未来。

  四年间,“黄河”复兴和这家商用车领域标杆式的数字化“灯塔工厂”的建成投产被认为是中国重汽拔得头筹的标志性事件。

  

图片

 

  2020年11月19日,新一代黄河重卡正式下线。媒体争相报道:自1960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辆重型卡车黄河JN150开始后,时隔61年,新一代黄河重卡终于站在了世界重卡行业的最前沿!“重塑黄河品牌,重磅推出全球首款风阻系数0.37的全新一代高端黄河重卡,实现了向世界一流水平的迈进,圆了几代中国重汽人的心愿。”谭旭光说。

  新一代黄河重卡的下线同时宣告了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正式投产。“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是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重卡生产基地,更被视为商用车领域标杆式的数字化“灯塔工厂”。项目根据产品高端、智造高端、配套高端和管理高端的思路要求,采用全球先进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智能、绿色的重卡生产基地。

  

图片

 

  令人吃惊的是,该项目重卡生产线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更有诸多首创技术,车架全自动纵梁加工生产线和焊装生产线全自动化率达到100%;冲压生产线在国内商用车首次采用伺服压机+数控液压垫;总装生产线采用行业首创的无线非接触式供电技术。

  依靠全球先进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主要生产黄河X7系列、豪沃TH7系列、豪沃TX系列等重卡产品。未来,将利用新能源、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传统整车产品的技术升级。

  “这标志着中国重汽向一流科技的重大跨越,是推动中国重汽从引进、模仿、跟随向自主正向研发的历史性转变。”在中国重汽重组改革创新发展四周年纪念大会上,谭旭光着重强调。

  数字显示,中国重汽的研发投入从2018年的1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7亿元,增幅185%,四年累计100多亿元,超过之前十年投入的总和。研发人员从2018年的1102人增长到现在的3561人,增幅223%。事实表明,“从壮士断腕的改革中突围,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困局”是国有企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从内部爆发的变革力、创新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命力

  在短短四年间创造了中国重汽速度,并迅速在“行业‘’秤砣式‘’垂直下行中”跑赢对手,雄踞行业第一之后,中国重汽必须直面新的挑战——如何在持续变革中爆发奔腾不息的澎湃动力。

  谭旭光的理解是:”企业的发展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完成时,永远走在路上。我们要精准理解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模式、新路径。全面推进契约化、承诺式、竞聘制的领导干部动态管理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化、国际化、梯次化的干部队伍。创造性完善业绩导向的多元化、高弹性绩效考核体系,立即落地股权激励,让核心人员有股权,让员工有利益,让企业有发展!”

  

图片

 

  从长远看,未来中国重汽仍必须坚持变革。因为充分竞争的重卡市场已不可能成为企业迅速增长的动力。在谭旭光的规划中,中国重汽的下一个里程碑是在2030年,实现世界一流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的战略愿景,全面迈向世界一流梯队,成为世界顶级商用车品牌之一。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打造百年重汽生生不息的鲜明的文化基因,将是成就中国重汽未来的秘密武器。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