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监管 > 标准规范 >

安徽庐江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见闻

2022-02-25        中国质量报

  “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

  ——安徽庐江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见闻

  □ 赵德斌

  近年来,安徽省庐江县各地利用农闲时间,抓紧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地块零散、产出低下的“望天田”,变成了成方连片、效益倍增的“高产田”,让粮食生产释放出巨大潜力,农民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粮田整治成“良田”

  1月16日,在庐江县盛桥镇许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以往“冬歇”的广袤田野却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一台台挖掘机、推土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轮番作业。

  “这是我们村许桥联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许桥村党委书记欧帮忠透露,许桥联圩属于低丘区,田块小而碎,易涝易旱,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户分散种植的230多公顷耕地统一规划、平整,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高低不平、排水不畅、灌排不配套等问题。

  许桥村的改变是庐江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庐江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庐江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吴周认为,此举进一步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为切实提高农业发展后劲、农业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实现“旱能浇、涝能排”,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向前,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打造“升级版”耕地

  庐江是农业大县,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有耕地面积9万公顷,粮食常年种植面积13.3万公顷左右,境内有低山、丘陵、圩区和湖泊,圩、岗、畈错杂分布,大体是“山、圩各两分,一水五丘陵”。生态脆弱、道路不通、地块分散、非旱即涝、看天播种、靠天收粮……这是曾经的庐江县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庐江县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大力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抵御旱涝灾害能力。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资金、统一标准”的总体要求,庐江县实行田、路、水综合开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填平补齐、配套完善”原则,充分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细化建设标准,确保稳步改善各地农田基础设施,达到“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目标。

  庐江县还注重建管并重,强化监管保质量,时刻绷紧“质量”这根弦,采取监理“盯”、专人“查”、镇村干部“看”、第三方验收等多项措施,对衬砌明渠(沟)、配套建筑物、生产路、农田林网等各个环节,严格施工标准和流程,全方位监督,真正把高标准农田建成群众的“满意工程”“优质工程”。

  截至目前,庐江县已累计投入11.8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5万多公顷,占该县基本农田面积总量的61.5%。

  据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了3个变化——农田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了,有了农田宜机化生产条件,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不仅撑起了“粮袋子”,还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农户挑上“金扁担”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庐江现代农业有看头、农村有奔头、农民有甜头,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腾飞跑道”。

  站在许桥联圩新建的土地平整、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农田旁,许桥村老王组村民王孝友一脸喜色:“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是做了件大好事啊!”

  许桥联圩的田地,因为地形关系,耕种起来难度很大。“我承包的土地都是小块田,由于耕作层薄,只能种一季稻,效益很有限。”提起过去的情况,王孝友十分无奈。为此,他把自家的田全部流转给了别人,自己在附近工地上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到了年关,一块田只收50公斤稻谷算是地租。

  “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现在不一样了,土地成了香饽饽,真的值钱了。”王孝友高兴地说,已有外地的大户找上门来“抢”田种,一块地一年出500元,“土地流转费一下子水涨船高,我家每年光租金就有3500块钱的收入。”

  同样尝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甜头”的,还有庐江县白山镇觉海村四组村民夏云青。夏云青常年在外地打工,看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大方便了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他有了回家种田的打算。两年前,夏云青返回家乡,流转近27公顷土地,还购置了旋耕机、打药机等农用机具,现在年收入稳稳超过20万元。“有了科技支撑,土疙瘩里也能刨出金蛋蛋。”他的语气中充满自豪,“很幸运,我们赶上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机遇。”

  如今,随着高标准农田面积不断扩大,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了“金扁担”,走上了致富路。

  “实践充分证明,农田质量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庐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浩表示,接下来,庐江县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夯实农业抗灾基础,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以及耕地综合产能,推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农村环境整体重塑,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中国质量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