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美妆 >

上海市童装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2019-12-12    产品可靠性报告原创    产品可靠性报告原创
上海市童装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本刊智库专家团专家  沈乐辰
         儿童服装,简称童装,一般泛指从出生到14周岁人群穿着的服装。童装的特点是穿着舒适、色彩鲜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期80后达到生育高峰、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少年儿童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儿童产品的消费量也将随之上升。而当今父母对生活品质要求上升,父母在已成为家庭生活中心的孩子身上花费的开支在家庭总开支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服装消费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由于儿童生长发育较快,童装穿着周期较短,因此具有持续的购买力。同时,科技的进步,赋予童装面料越来越多的功能,生活质量的提高,促使童装的消费需求从追求实用转向服用舒适,着装时尚,这个发展不但是数量、规模上的增长,更加是质量与品牌上的扩张。童装的安全性、适用性、舒适性已越来越引起童装消费者、生产企业和政府的关注。据统计,目前中国0-14岁的儿童有3.8亿,童装消费年需求量在23亿件左右。在童装的主要产区中,品牌集中度最高的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其中上海童装品牌数量和知名度都在全国位居榜首。近年来,海外品牌纷纷入驻上海,更为上海童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动力。
        在需求量如此之大以及行业发展形势如此迅猛的情况下,上海地区童装产品的质量是否有保证呢?毕竟孩子都是家长们的心头肉,关于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从来都是家长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自从毒奶粉事件以来,我国儿童用品领域安全事件频发,刚刚过去的毒疫苗事件,更是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从食品、辅食还是童装玩具,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儿童用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目前在母婴消费领域,安全成为最受关注的因素。
       
        上海地区童装产品的质量状况
        下面就让笔者从数据方面来分析下近些年来上海地区童装产品的质量状况。
        从上海市政府历年对童装产品的监督抽查的情况看,2014年到2018年所进行的抽查结果,批次合格率分别为90.9%、88.7%,89.3%、80.3%、80.0%, 从2014年到2016年的总体合格率在88%以上,由于2016年6月1日出台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所以2017年和2018年的抽查中相应增加了项目的考核,总体合格率下降至80%左右。其中不合格项目主要为纤维含量、色牢度、pH值等一般项目和甲醛含量、绳带要求等安全性项目。
        从2014年到2018年这五年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原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抽查了244家服装企业的374批次童装产品,其中321批次合格,53批次不合格,质量问题严重的则有12批次,总体合格率为85.8%。上海本地企业共抽查156家企业的256批次产品,其中219批次合格,37批次不合格,质量问题严重的则有7批次,总体合格率为85.5%,基本和总的合格率持平。网络平台共抽查60批次,涉及天猫、1号店、东方购物、百联商城、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飞牛网等市场主流购物网站,其中45批次合格,15批次不合格,质量问题严重的则有2批次,总体合格率为75%,很明显,网抽的合格率较总合格率低了很多。这不仅仅是童装产品有这个状况,网购的产品普遍存在较多问题,产品质量明显低于实体店内的产品。
      
       从上海市被抽企业规模来看,374批被抽产品中,小型企业产品131批次,中型企业产品106批次,大型企业产品137批次,而不合格的产品中,小型企业产品26批次,中型企业产品3批次,大型企业产品24批次,具体情况见表1:
      
         由此表可见,那些小规模企业小作坊的产品质量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但同时有趣的是大型企业的问题同样不少,反而是中型企业的合格率较高,接近100%,可见在购买童装时既不能选择那些不知名的品牌,也不能迷信大牌。
        从2014年至2016年,上海市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了88%以上,随着GB 31701-2015的实施,增加了安全性能的考核,从2017年和2018年两年的抽查情况可见合格率有所下降,说明企业对于新标准的全面实施还未完全调整好生产要求,可见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生产企业整体质量控制存在漏洞,仍有很大隐患,也需要我们进行持续重点的关注。另外,监督抽查中的不合格率以贴牌企业居高,可见贴牌生产的产品质量控制仍需持续加强,尤其对原料的进厂验收以及成品的检测加强管控。
        从产品销售的渠道来看,53批次不合格产品中50批次来自于流通领域(15批来自线上购物,35批来自线下商场),3批次来自于生产领域,故对于上海的流通企业来讲,更应该敲响警钟,全面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做到对消费者负责,这样才能提高市场整体合格率。无论大型、中型还是小型的产品企业均应该紧抓产品质量,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体系,这样才能提高市场整体合格率。
上海地区童装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
         在了解了抽查的总体情况后,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下上海地区童装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
         首先纤维含量质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纤维含量是服装产品的主要品质指标,产品原料成分的优劣,是决定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消费者在选购服装商品时往往是依据明示纤维含量进行选购,纤维含量标注错误或未标注将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对服装的选购。该项目不合格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测的纤维种类与标注不符;二是实测值与标称值的偏差超出标准允差范围。纤维含量不合格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质量意识淡薄,未对采购的原料进行严格把关,部分送检或者根本不送检而随意标注,或者只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数据而盲目标注;第二,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对于不同批次的同款面料只检验其中某一批次或部分批次,以偏概全,造成标称值与实测值不相符。此外,不排除有部分企业用低价的纤维代替价格昂贵性能优越的纤维或故意标高高价纤维的含量,以次充好。
         其次是pH值。 pH值实际上是指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纺织品pH值则是指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自强制性标准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颁布实施以来,纺织品pH值作为重要的纺织品安全性能指标一直是各监管机构重点检测的质量指标,同时也是不合格频繁出现的指标之一。纺织品pH值体现的是面料中残留的酸碱含量,造成pH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纺织产品的染色与后整理工艺大部分都要求在一定的酸碱条件下进行处理,如果企业在后续处理过程中水洗不充分,则往往容易导致pH值不合格。尤其是棉制品服装在后处理时是在碱性条件下完成,洗涤不充分会造成产品的pH值碱性超标。
         第三是色牢度问题。色牢度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抵抗力。根据试样的变色和未染色贴衬织物的沾色来评定牢度等级。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是纺织品内在质量测试中一项常规检测项目。抽查中涉及的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是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及其产品执行标准均要求考核的项目,耐湿摩擦色牢度为产品执行标准以及  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均要求考核的项目。产生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生产面料的企业在染料上染和固色时处理不当造成的。影响染色固色不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选用染料的优劣、坯布与染料的匹配适宜、染色工艺设计是否合理、工艺流程控制是否得当等等,各环节的控制都可能成为影响染色牢度关键。因此,如果面料生产企业在购买和使用染料的过程中,未能严把染料的质量关,或贪图便宜购买劣质染料,染色工艺设计不合理,后期整理环节不到位,都可能造成面料色牢度不佳。而服装生产企业购入面料时,又未能通过进货验收或检测发现问题,也会造成产品色牢度不符合要求。
        最后是绳带问题。2008年12月31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儿童上衣拉带安全系列标准GB/T 22702-2008《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和GB/T 22705-2008《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标准于200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两项标准专注于童装绳带安全性能,以避免儿童危险事故为主要原则和依据,规定了儿童上衣拉带的安全规格、童装使用绳索和拉带的安全要求、童装材料、设计、生产的实施规范,明确了儿童服装产品的绳带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于2016年6月1日实施。新标准明确规定的绳带安全性能要求,对限制产品的款式和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在设计和制造环节。生产企业在组织生产中没有足够地重视并采用标准的拉带安全性要求,拉带、绳带设计仍然被频繁的使用在童装产品上。对法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味迎合客户要求,导致童装设计、小附件的使用等不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特别声明:本文为本刊《产品可靠性报告》杂志原创、独家、首发文章,未经本刊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本文首发于《产品可靠性报告》杂志第4期。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