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美妆 >

近视防控产品价差大 市场增长快

2022-06-07        广州日报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目前线上关于近视防治产品越来越多,但价格参差,宣传内容差异很大。

  据中金公司测算,2030年,我国近视防控市场规模或达约2100亿元,十年复合增速约13.7%。另有报告预测,未来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在未来5年有望保持16%的速度增长,2025年或达2521.5亿元。

  市场: 线上近视防治产品各色各样 价格参差

  全媒体记者在多家大型电商平台输入“儿童近视”关键词搜索,发现会出现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型产品,包括护眼贴、学生护眼仪、眼部按摩、智能光动能哺光近视训练仪器、超声波视力矫正器……价格从数十元至近万元不等。

  护眼产品种类繁多 挑选需擦亮眼

  记者随机浏览了解到,一般眼贴大约在30多元/盒至100多元/盒不等;至于所谓的护眼仪、眼部按摩器等,价格也差距很大。其中,有的儿童眼部按摩器在200元至300元左右,号称每天10分钟,能保护中小学生视力;有的家用儿童远近视散光性弱视矫正训练仪,属于医疗器械,售价在3000元左右,并声称有“发明专利”、“大医院同款”等;有的哺光仪售价甚至高达7000多元,有的店铺销售页面则显示,机器售价高达9000元。当记者咨询该店客服时,客服回应称,“我们家销售的机器有四项功能,所以贵”。

  据了解,这种能发射出红光的哺光仪产品,目前在市场上备受争议。佛山华厦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主任张弛对记者表示,市面上销售的眼贴、眼部按摩仪,主要是舒缓眼部疲劳,就跟做眼保健操的效果一样。“哺光仪就不推荐使用,因为它发射出的红外光,存在一定风险”,张弛主任如此表示。

  线上有少量OK镜产品销售 仍要到线下医院定制

  据了解,目前一些家长通过让孩子戴OK镜来控制其近视度数的增加。市民刘女士的小孩今年13岁,通过戴OK镜控制近视度数差不多有8个月时间,“OK镜是在广州三甲医院配的,当时直接在医院购了镜片的护理液与眼药水”,据刘女士表示,她帮小孩选购的OK镜是5800元/只,一副合共11600元,护理液与润眼液大约300元/月。“医生说,一般OK镜的使用寿命是一年半到两年,届时就要重新买一副新的。现在国产的要比进口的便宜,我小孩的这副是进口的,当时在医院提供的产品中,属于中等价位”。

  记者浏览发现,一些大型健康电商平台互联网医院也有OK镜销售。流程是通过线上购买、预约时间,再到医院检查、定制、取镜等。目前,电商平台OK镜售价在7500元/副至万元/副,与线下医院的价格相差不大。

  A股: 多家医药上市公司布局眼科、近视防控赛道

  目前A股眼科上市公司包括爱尔眼科、欧普康视、博士眼镜、仁和药业、兴齐眼药、众生药业等,其中涉及近视概念的有爱尔眼科、兴齐眼药等。

  一批虚假违法近视防控广告典型案例被曝光

  爱尔眼科最近因为虚假违法近视防控广告宣传被点名了。5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集中曝光一批虚假违法近视防控广告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广州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在其公司网站发布的广告用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有关规定、做出罚款28万元的行政处罚的情况介绍。

  爱尔眼科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相较于去年一季度同期,其业绩增速出现大幅放缓。2022年一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收41.69亿元,同比增长18.72%;实现归母净利润6.11亿元,同比增长26.15%。而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5.11亿元,同比增长113.9%;实现归母净利润4.84亿元,同比增长509.88%。

  数据显示,屈光、视光和白内障项目为爱尔眼科营收贡献前三大头,在2021年分别贡献了55.2亿元、33.78亿元和21.91亿元营收。

  另一家近视概念股兴齐眼药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02亿元,同比上升45.73%;归母净利润7416.86万元,同比上升123.36%。据悉,除了医药制造业务外,其子公司兴齐眼科医院为企业贡献了全部的医疗服务业务收入,而兴齐眼科医院的主营业务实际为销售眼科用药。兴齐眼药曾在一则证监会关注函回复中提到,医疗机构制剂产品“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是医院视光诊疗收入的主要来源。

  防控近视药物开发竞争激烈

  目前已经有多家国内上市公司正在进行儿童近视防控的新药研发工作,最新入局的是香港上市公司兆科眼科。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信息显示,该公司最新于2月17日在国内启动了一项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用于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的三期临床试验;与此同时,目前在国内已经有6项有关低浓度的硫酸阿托品药物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球都在进行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的临床试验,竞争非常激烈。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在医院展现出了很大的市场潜力,药企研发聚焦在这类产品身上是有充足市场逻辑的。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