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别关注 > 热点 >

让标准化更加有效推动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

2021-12-07        紫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伴随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一些企业已将质量及标准化工作列入发展的优先项,而众多企业如何迈向质量时代、各行业如何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则需要切实可行的指导纲领。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正式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为全面准确认识这一指导中国标准化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深入了解中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情况,本刊记者採访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田世宏表示,制定实施《纲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放眼全球、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标准化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面向未来,标准化将更加有效推动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文|本刊记者 魏东升 冯琳

田世宏

  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标准化工作

  记者:中国标准化事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怎样的建设成就?

  田世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标准化事业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开放发展到全面提升的光辉历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标准化战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断深化标准化改革,推动标准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标准化法制体系不断健全,标准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标准体系日臻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标准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显着提升。

  具体来说,在标准化政策法规方面,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标准化法》、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法规、制度和措施。在标准化工作机制方面,我国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国务院建立了标准化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省(区、市)政府也相继建立了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探索建立了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相协调的新型标准体系,强制性标准守安全底线,推荐性标准拉质量高线,企业和团体标准放开搞活。在标准供给方面,我国已发布国家标准4万多项、行业标准7.6万多项、地方标准5.3万多项,团体标准3万多项,自我声明公开的企业标准超过200万项。在专业技术组织建设方面,建立了1300多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註册委员专家超过5万名。在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我们与55个国家和区域标准化机构、国际组织签署了98份标准化合作文件,中国专家担任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副主席77个,承担技术机构秘书处79个。

  记者:在此基础上,《纲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田世宏:实施《纲要》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标准化事业历史性转变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标准化还存在标准有效供给不足、标准实施应用不充分、标准国际化水平还不高等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发挥标准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必须推动标准化不断改革创新,实现标准化效能全面提升。

  实施《纲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强调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标准化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标准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实施《纲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这就需要我们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充分发挥标准的联通与支撑作用。

  《纲要》编制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领导下,会同有关单位和中国工程院等研究机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充分借鉴国际国外标准化发展经验,共同完成了《纲要》编制工作。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为《纲要》设置的7项工程之一。近年来,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公司大力推动“农光互补”项目,电站在发电的同时,利用高支架下的土地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图为当地村民在仙水窝光伏电站放养的羊(图:新华社)

  标准化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纲要》对中国未来标准化发展作出了哪些整体部署?

  田世宏:《纲要》全文共九个部分三十五条,划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组织实施三个板块。

  在总体要求部分,《纲要》明确了指导思想,提出了标准化发展的阶段目标。明确提出标准化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在主要任务部分,《纲要》从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标准化自身发展两个方面部署了七大任务。一方面,针对标准化服务发展部署五大任务:一是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二是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引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助推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三是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持续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标准,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四是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推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标准化建设,加强公共安全标准化工作,提升保障生活品质的标准水平。五是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深化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针对标准化自身发展部署了两大任务:一是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深化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促进标准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二是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加强标准化理论和应用研究,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大力发展标准化服务业,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标准化良好社会环境。

  为增强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纲要》设置了7项工程和5项行动。7项工程包括:高端装备製造标准化强基工程,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和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5项行动包括: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城市标准化行动,社会治理标准化行动,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除此之外,《纲要》还提出了标准融资增信、法规引用标准、团体标准良好行为评价、中外标准互认等一系列制度措施。

  在组织实施部分,《纲要》从坚持党对标准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金融、信用、人才等政策支持,建立《纲要》实施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针对标准化服务发展部署五大任务之一: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图为10月21日,国家 “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京开幕。(图:新华社)

  相信《纲要》设定的目标任务能够实现

  记者:结合《纲要》设定的目标,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在标准化发展方面将呈现怎样的愿景?在您看来,这些目标能顺利实现吗?

  田世宏:《纲要》紧扣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标准化发展规律,从近期和远期、定性和定量、国内和国际等多维度设定了我国标准化发展2025年和2035年的目标任务。

  到202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要实现“四个转变”,即: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达到“四个目标”:一是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也就是说标准应用要面向经济社会全领域,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标准的全覆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二是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也就是说标准供给要注重政府与市场作用并重,新型标准体系结构更加优化,标准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画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要达到50%以上。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三是标准化开放程度显着增强,也就是说标准化工作要实现国内国际相互促进,国际合作深入拓展。互利共赢的国际标准化合作伙伴关係更加密切,标准化人员往来和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标准信息更大范围实现互联共享,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大幅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四是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也就是说要形成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一体化运行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要建成一批国际一流的综合性、专业性标准化研究机构,若干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50个以上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标准化服务业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展望2035年,《纲要》设定的目标是: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这些目标的提出,既考虑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现实基础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同时也兼顾了国际标准化发展环境和趋势。我们相信,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记者:您刚刚提到,到2025年中国标准化工作要实现国内国际相互促进。在这方面有哪些改革创新举措?

  田世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纲要》提出了推动标准化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其中就包括拓展标准化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

  在“引进来”方面,要推动标准的制度型开放,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努力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保障外商投资企业能够依法参与中国标准制定,支持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来中国落驻,推动构建更加开放的标准化体系。

  在“走出去”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履行国际标准组织成员国责任义务,联合国际标准组织成员,共同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利用标准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出中国标准多语种版本,编译大宗贸易商品、对外承包工程等中国标准外文版。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参与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为国际标准化活动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在国内国际协同方面,要统筹推进标准化与科技、产业、金融对外交流合作,加强标准化人员往来和技术合作,实现标准信息更大范围互联共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联动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促进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



新闻推荐